靖宇县有着英雄之城的美誉,可“贫困”一直是贴在靖宇人身上挥之不去的“标签”。2015年底,全县有5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29户13660人,贫困发生率19.8%。4年来,靖宇大地掀起了脱贫攻坚的洪涛巨浪,脱贫攻坚战势如破竹硕果累累。全县55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7098户12920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5%。在2019年市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靖宇县综合评价结果为“好”。今年4月11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靖宇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顶层设计,理清思路,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
靖宇县委认真谋划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提出了“全面组织、全面落实、全面提升,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
深入实施“1461”行动计划,即紧盯如期脱贫“一个目标”,采取精细化管理、清单化实施、图表化作战和精准化推进“四化模式”,推进发展生产、易地搬迁、发展教育、病困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和一事一议“六个一批”脱贫,严把精准退出“一个出口关”。在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基础上,自我加压,提出了“四个精准”和“四个认可”的目标要求,即目标精准、措施精细、作风精实、成果精效,让群众思想认可、方法认可、措施认可和成效认可,明确了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了“1+4+8+N”的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全县8个乡镇划分为4个战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包保全县111个行政村全覆盖,启动了大会战和总决战,全县各级各部门把80%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到脱贫一线,做到下沉一线、奋战一线、攻坚一线,周二到周四为无会日,“白天当村官,晚上当县官”“白天当村长,晚上当局长”“周六周日全不休”,天天围着扶贫干,不脱贫、不脱钩。县、乡、村及包保部门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微信群,通过领导及包保关系,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微信指挥网络。全面压实责任,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全力推行“三检讨一查处”工作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造成较大影响及严重后果的,在严肃处理的同时,要求有关责任人在县委常委会、全县大会、县电视台分别作检讨,已有32人次分别在县委常委会和全县大会上作了深刻检讨,树立了脱贫攻坚严肃督战的鲜明导向。
精准发力,创新模式,描绘产业扶贫的画卷
脱贫攻坚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县委创新帮扶模式,打造扶贫“亮点”,深入实施了“以奖代补、因户施策、品牌引领、龙头带动、兜底保障”五种产业帮扶模式,让“长在深山人不识”的土特产变成“珍宝”,以光伏项目收益为贫困户兜底,可谓抓住了根本、开对了药方、管得了长远,受到贫困群众广泛认可。
创新“因户施策”“以奖代补”精准扶贫模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蝶变。靖宇县产业扶贫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搞平均分配,而是力求措施更精准、增收更稳定。“因户施策”是对没有启动资金但发展意愿强烈的贫困群众,由政府出资扶持,保证每个贫困户有一个长期稳定收入的项目。“以奖代补”是先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适合的产业项目,等见到效益了,再把奖补资金发放到户,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避免“广种薄收”。产业扶贫极大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由“等靠要”转向通过自身努力脱贫摘帽。4年来累计投资1.2亿元,大力发展中药材、浆果、养殖等38类产业项目,累计收益9687.2万元,受益贫困人口28735户次、54792人次。年初以来,投入资金1170.8万元,发展浆果、灰苏子加工等7类产业项目,受益贫困人口3191户次、5624人次。实现长中短项目结合、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叠加覆盖。
实施“品牌扶贫计划”,将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靖宇县地处长白山西麓,平贝母、五味子、天麻、灵芝等道地药材资源丰富。为把这些特产卖出去、卖上好价钱,靖宇县实施了“品牌扶贫计划”。龙泉镇大北山村成立的老农夫生态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仅用4年时间就推出了人参、灵芝、大果榛子等50余种“老农夫”特色产品,“大美长白山、生态老农夫”成为靖宇县扶贫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已有中民康达、新兴食品、五福花茶等16家龙头企业、23家专业合作社的近百款产品加入了“老农夫”品牌系列。2019年,“老农夫”实现销售收入1329万元、带动销售820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15.1万元,为大北山、富国等7个贫困村村集体分红23万元。“老农夫”已成为全省著名商标、省十大消费品牌、中国3·15诚信品牌和央视上榜扶贫品牌,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此外,靖宇县还将对蓝莓、池沼公鱼、黑果花楸等农特产品进行整体包装
持续用力,创新方法,实现美丽乡村的蝶变
靖宇县坚持唱好“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与公共服务”三步曲,在乡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上下足功夫,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大气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美丽乡村“颜值”。以城乡统筹、工农互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力度。4年来,累计投资4.3亿元,改建农村公路78条348公里,改建桥梁29座,县、乡、村及专用道路建设里程达到936.8公里,111个行政村及重点屯村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极大改善。今年,总投资1亿元的改建农村公路33.8公里、危桥11座、完成7个村路宅分离项目。累计投资5633万元,实施了66千伏靖天线改造、66千伏龙泉输变电新建、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以及66千伏天合兴变电所增容改造工程。今年,总投资3000万元的靖宇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在进行招投标。
靠“会战”实现环境改观,靠制度巩固整治成果,让乡村越来越靓丽、乡风越来越文明。在县委常委会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上,常态化随机观看乡镇环境整治前后效果视频,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增添动力和压力。在各村倡导成立了“爱心超市”,定期对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出工出劳等进行打分评比,张榜公布,用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4年来,累计投资3.8亿元,改造村内道路499.7公里、修建边沟10.3万延长米、建设围栏12.7万延长米、完成农村改厕3063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981盏。
把“软实力”与“硬设施”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打造美丽乡村的“内在美”。把村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投资2260.6万元,实施了手机移动网络和城乡宽带网络改造工程,111个行政村通讯设施达到村村通。在抓硬件提升的同时,不忘丰富精神文化促脱贫。投资2002万元,实施了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全县111个行政村均有文化活动室,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并设有图书室、综合文体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有率达到100%。将村卫生室运营经费由每年3000元提高至6000元,将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补齐至1万元,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