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张主任,首先欢迎您做客我们访谈直播间,先向我们的网民朋友们打个招呼。
[张龙安]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在线访谈”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也感谢各位网友长期以来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主持人]
张主任,去年我市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请您介绍一下示范项目都有哪些举措?
[张龙安]
2024年9月,我市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该项目明确了建设边境地区整合型、优质、高效公立医院体系的核心目标,致力于构建具有“纵横贯通、平急转换、中西医并重”特色的“白山模式”。为保障项目落地,我们精心制定18项改革举措,配套出台20项改革政策,并设立信息化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药卫生人才培养3个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目前,各项改革举措正在有序推进。其中信息化建设项目,核心是建设白山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建成后将覆盖全市 14家公立医院、76家基层医疗机构、473家村卫生室,将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将为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购置重点专科、急诊急救和重症救治类医疗设备,全面增强医疗机构核心医疗服务能力;医药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将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对37个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开展重点人才培养,外派800名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外出进修学习,组织6000名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域内培训,通过建立完善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初步预期,随着示范项目的持续推进,白山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为当地群众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主持人]
国家提出在不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那么我市是如何落实的?
[张龙安]
首先,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国家、省室间质评等工作,确保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质量,达到省级互认标准。 其次,组织市级医学影像、超声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参照省级互认质控标准,对全市申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开展质量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市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及具体项目的数量。 目前,全市达到省级、市级检查检验互认标准的医疗机构有23家,互认项目达到283项;互认项目均标注“HR”标识,各医疗机构对标有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应认尽认”。
[主持人]
张主任,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又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和进展?
[张龙安]
今年,我市持续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问题,重点采取了两项举措, 一是创新开展中医技师试点工作。今年67名来自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考生,经过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顺利完成中医技师学员考试,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困境,标志着全国中医技师探索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国家制定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标准提供实践参考。 二是深入开展边境国医馆建设。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山医院为龙头,沿331国道遴选12个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增加中医药服务补给、提升综合诊疗服务能力、挖掘域内特色中药材、服务周边旅游景区等措施,融合十二生肖元素,分批次打造边境“国医馆”,为群众、游客提供中医诊疗、中医康养服务。 另外,今年遴选市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11个,引进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67种,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诊疗服务能力。
[主持人]
从日常了解到,群众看病常面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是如何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张龙安]
一是推动人员下沉。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长期派驻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县级医院到乡镇定期开展巡回医疗、乡镇卫生院负责村级巡诊等服务,增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将优质医疗资源直接输送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是促进资源共享。通过加强影像、心电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推进远程影像、心电等服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县域内服务与技术有效下沉,避免了重复检查检验、为患者节约费用、就近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积极推进中心药房和审方中心建设,畅通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优化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解决乡村居民用药问题。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持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计划、加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以及推动“智医助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为基层卫生人员提升学历、加强保障、提高能力,持续优化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激发基层卫生人才活力,切实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2024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51.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主持人]
让我们来看网友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育儿补贴制度,人民群众关注度比较高,请张主任介绍一下如何申请育儿补贴?
[张龙安]
育儿补贴制度是国家为支持家庭养育婴幼儿,缓解家庭养育压力,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按照一定标准发放补贴的制度。 补贴对象为从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法律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补贴对象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育儿补贴按年发放,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 申领方式:一是线上申请:申领人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平台“育儿补贴”小程序等服务平台,登录“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申请。二是线下申请:申领人需要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办理。
[主持人]
张主任,疫情之后,常态化下我市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龙安]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申报了市疾控中心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正在组织竣工验收,建成后市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验条件、检验能力将得到大幅改善、提高。 二是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在各级疾控中心建立由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传染病应急处置队伍7支;并为队员配备了现场应急处置装备,开展了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现场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单位及队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各级疾控中心按照“日监测-周分析-月评估”的原则,每日监测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每周开展疫情动态分析,每月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掌握全市传染病流行趋势;并组织全市2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安装、使用,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监测灵敏度与及时性,防止迟报、漏报现象发生。 四是持续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我市预防接种实施效果不断显现,疫苗可控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全市近10年来无白喉、破伤风、流脑、乙脑病例报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五是做好宣传教育普及工作。我们充分利用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契机,组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通过“健康白山”等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传染病风险提示;同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养老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业务指导,切实提高重点场所防范能力。
[主持人]
好的,通过张主任的介绍,让我们对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感谢张主任的做客我们直播间,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关系,这期访谈就到这里了,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