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访谈详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往期回顾 > 市民委副主任 林昌盛专访

市民委副主任林昌盛专访

主题: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年07月15日 09点30分

嘉宾:市民委副主任 林昌盛

概述: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访谈将围绕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介绍相关民族法律法规和理论政策,简述我市民族工作情况。



文字直播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白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艳艳。今天做客我们访谈直播间的是白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林昌盛同志,我们将就“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


林主任,首先欢迎您做客我们访谈直播间,先向我们网民朋友们打个招呼。



[林昌盛]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参加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与大家进行网上交流。



[主持人]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分别召开了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均对民族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请林昌盛主任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次会议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林昌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时隔七年之后,再次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用“十二个必须”“四个必然要求”、正确把握“四对重大关系”、统筹推进“五项重点任务”,系统阐释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要任务、政策举措,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问题,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主持人]


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进一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民族工作“纲”的高度。为什么总书记如此看重共同体意识?结合白山实际,您怎样理解这个“纲”的意义?谢谢。



[林昌盛]


这是由特殊的历史方位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尤其需要各族儿女携手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现阶段的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享民族复兴伟业的鸿伟局面。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核心腹地,属边境地区,域内还辖有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做好各族群众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工作,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发挥白山向外展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窗口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充分体现。



[主持人]


我市属于边境民族地区,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地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近些年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果?



[林昌盛]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民族的基本情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白山市现有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42个,总人口4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4%。辖有一个朝鲜族自治县,6个民族村、7个民族社,属边境民族散居地区。多年来,我委在省民委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积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为我市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夯实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 一是依托国家少数民族发展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改善了边境县(市、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近年来,全市共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项目300余个,惠及农户4万余户。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加边境群众收入为切入点,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我市旅游支柱产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打造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省级5个,部分特色村寨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亮点、旅游看点和经济增长点。 二是积极挖掘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以选、树、学三步着手,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指导各县(市、区)根据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方式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选择工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单位细致指导重点突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4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1个;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模范个人2个;获得省政府表彰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6个。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教活动。创新方式方法,采取“互联网+传统载体”相融合方式,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张贴悬挂标语条幅,制作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全市大型展板巡展,做到电视报纸有宣传专栏,手机有公益短信覆盖,网络有投稿、投票、转发微视频等,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大大增加。2018年结合长白举办自治县成立60周年县庆,大张旗鼓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全国人大和国家民委祝贺团来调研,对我市开展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予以表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关键节点,组织开展三大主题宣教活动,包括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祝福语网络征集活动,以“和谐秀美映白山 民族团结美起来”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和“学法知法我先行 民族团结促和谐”民族政策法规电视知识竞赛、民族团结边疆行主题诗歌朗诵会。在全市范围内发送“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公益短信。在市电视台开设以“纪录片+主持人+演播室”模式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型新闻专题栏目,制作民族团结宣传微视频广泛传播。 四是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推进民族文化体育事业。成功申办全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此为契机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助推我市绿色转型升级。2017年组队参加省七届民运会取得1金9银6铜历史最好成绩。2018年全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我市选送的节目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开闭幕式上都有较好表现。尤其是在全省的网络评选中,由于组织得力,群众参与度高,我市在全省得票排名第二,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我市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实现从无到有,现已有7个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白山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体育(陀螺)基地,组成陀螺代表队,代表全省参加了2019年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主持人]


咱们民族政策中的《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您能为我们解读下么?



[林昌盛]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咱们老百姓来电咨询关于民族成份的确认,错报和误登应该怎么更正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在父母双方提出申请,并共同签字确认后,予以确认登记。二是公民民族成份在户籍登记管理过程中被错报、误登的,由公安部门按照纠错程序更正。 按《办法》可办理民族成分变更的公民共分为两类。 第一类,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一是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是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是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第二类,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申请办理地点为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民族工作部门。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满十六周岁需征求本人意见;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关于办理需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可咨询当地的民族工作部门。


 
[主持人]


据统计,我市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3000余人,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对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普及相关政策,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林昌盛]


答:《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于2005年11月1日开始施行,2017年修订。这是一部备受吉林省近12万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关注、又与全省2400万人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它的实施,标志着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工作实现了由以单纯靠行政管理为主向以依靠法律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对吉林省今后有效管理和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和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准入方面,建立了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从生产经营条件、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审查或备案。如:申请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依法获得有关证照后,需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备案、领取清真标识;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生产经营活动的负责人中,需有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人员,同时企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民族的从业人员。 在日常监管方面,对清真食品的招牌、标识、名称、包装以及生产经营场所、运输、储藏工具等,明确规定禁止有禁忌的内容。如: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在其字号、招牌、清真食品名称和包装上标有"清真"字样;生产、经营清真食品企业要有清真食品专用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生产工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出售场地;应当将清真标识悬挂在生产、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发生出租、出兑、出售等转让行为或者停业、破产的,应当及时向当地的民族工作部门交回清真标识。 在监督检查方面,明确了民族事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权利,以及对违法行为给予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等措施。如:违反条例第七条申请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申领相关证照后未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备案、领取清真标识的,由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违反条例第十一条,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和个人未将清真标识悬挂在生产、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的由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暂扣或者收回清真标识。 总之,《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建立和施行,完善了清真食品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在处置因清真食品引发、诱发的矛盾纠纷中的分工职责,为政府依法监管清真食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主持人]


好的,感谢林主任做客我们访谈直播间,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大力支持,这期访谈就到这里了,让我们下期再见!




[林昌盛]


再见!